第二,教育体制改革下的以“供需见面”为主,“双向选择”为目标的就业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及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制度越来越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不相协调,该制度对于人才的合理配置,学生学习、学校办学及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积极性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志。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决定》的重大决策之一,它明确指出,对于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其“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这项决策为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传统的“统包统分”制度逐步改革,形成了以“供需见面”为主要形式,以“双向选择”为指导目标的就业制度。它顺应了教育体制改革对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新要求,适应并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用人单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尚的形成,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增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促进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努力成才。新政策的实施打破了过去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的惯例,使毕业生有了危机感,使他们感到没有真才实学就会找不到工作单位,这从根本上为端正高校的校风和学风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