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有两句话:“圣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所谓“赞天地之化育”并不是帮助天地刮风或下雨,“化育”是什么?能够在天地间生长的都是化育,能够了解这一点,则我们的生活行动,都可以说是“赞天地之化育”,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行动,只能说是“为天地所化育”。所谓圣人,他能够了解天地的化育,所以始能顶天立地,与天地参。草木无知(不懂化育的原理),所以草木只能为天地所化育。
由此看来,做圣人可以说很容易,亦可以说很难。圣人固然可以干出特别的事来,但并不是干出特别的事,始能成为圣人。所谓“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就是指做圣人的容易,人人可为圣贤,其原因亦在于此。
总而言之,所谓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县人,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一种人生观》、《人生哲学》等。
6月12日
赠卫八处士[1]
杜甫[2]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3]。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4]。知二十载,重上君子[5]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6],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7]黄粱[8]。主称会面难,一举累[9]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10]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