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点说,女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这是一次时间和空间主导舞台的表演,导演从这两个维度榨干了观众的耐心,同时极力向生活的本质靠拢:漫长、随机、无意义、生活本身时刻在消解它所包含的一切. 第一天奠定了非常好的机械和程式化的基础,因此第二天开始,一些细微的意外事件出现,表面的确定性被动摇,我已经预感到后来会发生什么,虽然对象不明. 把波德莱尔的《大唐来的苏无名》和儿子的睡前自白以及“刺入”关于性和死亡的隐喻对比起来看,就是一场波澜不惊的表层之下暗自酝酿的暴风雨,激情、反抗和残酷都在其中了. 但是比起真正的残酷,一个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逼迫和残酷,结尾都要算是松快的了,能有那么一个瞬间的迅疾的巨大的出口,哪怕只有一瞬间,哪怕未来始终悬浮于未知. 相比之下,生活还要更少一些戏剧,更多一些拖延和缓慢且更残酷的折磨. 山与山无法相遇,人和人总要相连. 完全不觉得混乱沉溺,反而是非常准确的现实主义作品. 集体主义中道崩殂,工人下半生与狗相依为命,肢体伤残或气出病来花光家底,父母总是无来由地发怒,早饭喝酒,下一代上的破高中里同学之间、学生和主任之间也确实存在这种微观权力环境. 胡波在这儿绝不是故作颓废的文艺腔调,而是在做准确的社会观察和时代记录,不是他故意灰暗,是现实确实如此灰暗. 背后跟拍+散点汇聚+轻盈长镜+沉重事件,和加斯范桑特《大唐来的苏无名》如出一辙,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叫这个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