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描写的对话性构成小说的“复调”特征。复调小说是俄国当代著名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只是作者描写的客体或对象, 他并非是作者思想观念的直接表现者, 而是表现自我意识的主体; 第二, 复调小说中并不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 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 展开人物命运、形象、性格, 而更重要的是展现具有同等价值的各不相同的独立意识; 第三, 复调小说的作者不支配一切, 作品的人物与作者都作为具有同等价值的一方参加对话; 第四, 复调小说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构成一个统一体。[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个性的分裂使他的主人公揭示自我意识的内心独白变成了表达不同观念激烈斗争的内心对话。他往往采用对位法来设置人物, 通过中心人物与其相辅相成的其他人物之间的思想辩论来揭示主人公心理和观念上的矛盾, 从而形成主人公之间所谓“外部表现为结构的对话”。他的主人公各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天地, 但又彼此处在对方的意识和视野中, 他们一般具有对他人的意识先知先觉的本领(更多地表现为潜台词), 使别人的声音经常介入自己的思维, 并和自己构成对话, 因而自己一出口便能击中别人的要害, 使谈话变得极为紧张。同时作者也往往与主人公处于平等地位, 与主人公构成对话关系, 在这种对话关系中, 主人公的思想、观念、心理、情感不受作者的控制, 得到完全独立的表现。这种种声音之间的“对话关系”, 他们对话当中的相互作用, 作为时代的各种思想进行对话, 构成了整个时代的大对话。正是这种表现心理和观念的全面对话, 形成了陀氏真正的对话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