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事情正如读者知道的那样,英镑被索罗斯攻击得遍体鳞伤。索罗斯带领国际上的一些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上大肆抛售欧洲货币,使得这些本身并没有捏成团的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投入巨资支撑货币价值。在这场战争中,索罗斯一个人就动用100亿美元资金,理所当然成为这个阵营中的中坚力量。
1992年8月28日,英国财政大臣在财政部大楼前发表措辞严厉的演讲,被外界看作是对金融投机家的最后通牒。他说:“为了明确英国的立场,我认为英镑不可能贬值,英国不会退出汇率机制,我们对汇率机制负有绝对义务,这就是我们的政策——我们政策的核心。”
英国财政部长并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在作出这项承诺的同时也采取了相应行动。就在讲话当天,英国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入33亿英镑,以显示英国政府维持英镑汇率的决心。
而这时候的索罗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来不轻易相信政治人物承诺的他,这时候更关注的是德国的态度。也就是说,索罗斯认为这时候德国的政治态度,具体地表现为德国中央银行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国政府维持英镑汇率的效果,而不能单单看英国的动作。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德国刚刚实现统一不久,全球各国都纷纷看好它会变得日益强大、繁荣,所以它在欧洲的地位举足轻重,以后的欧洲需要依靠德国来走向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融合,最终融为一体。而在刚刚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就能明显看到德国在欧洲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出现经济萧条和货币贬值,德国必须承担更多的职责,宁可牺牲自身利益也要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