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生活】印度欧洲民族后来征服了闪族,并且把古代的文化推进了一步。他们好像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就已经占据里海东北部的草原,而且有一部分已变为务农的人。不过他们的文化还处于石器时代的状况中,他们有牛有羊,而且有马,但是没有文字。他们后来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散布开来,本来共同的语言逐渐分化,所以他们自己都忘了原本有血统的关系。但是印度欧洲人始终是一个同源的民族,这在他们的方言中可以看出来。
【印度的起源和印度教】住在里海以东的雅利安族于公元前3000年间分向各处迁移时,其中有一部分人转移到印度河流域,变为定居的农民,是现在印度人的始祖。后来人口繁殖,渐向东方发展,占领恒河流域,于公元前1000年时在此地建立许多小国。印度民族此后渐分为四个“种姓”或阶级:以婆罗门(Brahmans)为最尊,专掌祭祀;其次为刹帝利(Kshatryas),掌军国大事;再次为从事工商业的吠舍(Vaishyas)。以上三个阶级都属于雅利安种。最下级的为首陀罗(Sudras),他们是印度原有的土人。各阶级间的人绝对不得通婚。这种阶级制度到如今还存在。雅利安人在印度所创的宗教为印度教(Hinduism),亦叫作婆罗门教(Brahmanism),奉全知全能的梵天王为主神,以天堂说和轮回说为主要的教义。教徒专以苦行忏悔为主:求免灵魂轮回的苦痛。所诵的经叫作《吠陀》。各阶级中当然以婆罗门最有势力,他们不但握有宗教上的大权,而且一切文化上的事业如哲学、伦理学、文学、历法、算学、医学等亦为他们所专有。他们又制定一种法典叫作《摩奴法典》,规定各阶级所享有的特权。他们自命为从梵天的首中生出,神圣不可侵犯。其他各阶级中的人对于这种阶级的专制,当然不能忍受,因此佛教就乘机而起,以打破一切阶级的不平等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