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旬报第一的殊荣或许更多出于对导演致敬的缘故. 只是如今看来这老派的反战题材处理方式着实让人觉得了无意味. 形式感铺陈始末,场景妆容简练失真,用电影的手法向舞台剧靠拢,叙事僵直以及并不幽默的喜感段落等等,促使这部遗作成了一个醒目但非重要的句号. 结尾看出导演的骄傲,那是其杰作之一. 我对于伊丽是不是自杀并没有一丝察觉,剧本中营造的救子氛围把观众都骗了,谁知道真正死在这里的是伊丽呢. 她牵着风筝在海边奔跑的镜头中的欢愉是不是对我们有所暗示呢?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吗?完全沉浸在这个伊朗中产阶级的故事里. 庞杂的角色都被法哈蒂细致得刻画出来,并没有哪一方做错了什么而导致伊丽的死亡. 你可以说这完全是一个意外,也可以说是法哈蒂对于伊朗社会的隐性表达. 这仅仅是关乎于伊朗吗?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才是这故事的推动力,观众不能理解又怎会深陷其中,爱、自私与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