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以君道自励,以慎终自勉,以史事鉴今,以帝范训子,以忠谏察臣,以正直垂节。内容多涉戒奢、防骄,纳谏,任贤,宣扬王道,探究人事,励精图治、拨乱反正,开创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贞观文风,直接为“贞观之治”的政治服务。在太宗的倡导与实践下,出现了贞观宫廷文坛的盛况。卢照邻指出:贞观年中,太宗外厌兵革,虞(世南)、李(百药)、岑(广本)、许(敬宗)之俦以文章进,王(珪)、魏(徵),来(济)、褚(亮)之辈以材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雍容侍从,朝夕献纳。我(唐)之得人,于斯为盛。变风变雅,主体不拘一途;既博既精,为学遍游百氏。
唐初诗作流传后世最多的当首推唐太宗。唐太宗生于北国,长于隋末,且爱好文学,自然易受南北诗风的熏陶。气度雄豪类近北诗刚劲之风,贵族世家又性喜南诗柔媚之咏。唐初政治上一统,亦要求南北诗风冶于一炉。
唐太宗在《帝京篇序》中指出: “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要求文艺像政治一样, “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中和”者,糅合南北文风取长补短也。也就是李延寿、魏徵所说的: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炳炳,尽美尽善矣”。然而统一南北文风,历时既短,亦非朝夕可成。就其倡导者贞观君臣而言,也未能如愿。故南朝崇尚绮丽文风的余波,仍能殃及唐初文坛。使唐太宗的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产生脱节,故他的诗作注重繁富辞藻之形式,缺乏感人的思想激情。虽然如此,但其内容并不颓废、萎靡。不过,艺术形式上的拘谨,也确实削弱了诗作的感染力。